第三层:高级版
1、立夏不是“入夏”,还不算夏天,此阶段空气对流加剧,温差较大,既要防晒也要防涝,既要防雨也要防凉。
2、立夏真正的标志是“小荷才露尖尖角,早有蜻蜓立上头”,代表的植物是石榴花、青梅。
3、立夏开始,养生从“肝”转到“心”,多吃红色食物和苦味食物,按摩劳宫穴、合谷穴和鱼际穴。
这三个层次,是人们认识立夏的初级、中级、高级阶段,离不开天时、环境、养生三个内容,但在老一辈眼里,立夏是一个预示农业、收成好坏的“窗口”。
老话说:立夏有“五怕”,是什么意思?指的是这5个方面。
1、怕干旱不下雨
立夏节气当日及前后,正常的年景是有雨的,一方面是作物在清明谷雨大量种植,正需要滋润浇灌,下雨对作物生长有利;一方面是立夏前后空气对流加剧,这种情况通常会带来雨水。
如果立夏无雨,意味着农作物生长遭遇“当头一棒”,可以预见当年的收成不会太好。老农有句话叫:立夏不下雨,犁耙高挂起,就是描述地里没什么收成的景象。
2、怕刮西北风、东南风
立夏空气对流加剧,应该刮风才对,但有两种风是农业生产的“大忌”:
一个是刮西北风,《开元占纪》认为,立夏日风从西北起,夏霜、麦不利,年荒。意思是在北方地区,立夏这天刮西北风,会带来夏霜,冻坏冬小麦,引起灾荒。
一个是刮东南风,东南风起,很可能当年的6月会大旱,那时农作物成熟了八成,尚未完全熟透,大旱会让农作物绝收。农谚说:立夏东南风,大旱六月中。
3、怕天气变冷和降温
立夏如果不是刮东南风、西北风,而且有雨,对农业生产是非常有利的,但“风雨交加”并不等于一定要降温。如果降温,很可能是暮春初夏之际来一场“倒春寒”,对水稻和冬小麦长势都不利,会导致减产。
4、怕雷鸣带来害虫
立夏刮风下雨之际,为什么不能有雷声助阵?因为田间管理的经验,“立夏日鸣雷,田地害虫多”,雷声会惊扰各种害虫,加快其繁殖,田间地头的害虫种类、数量大增,刚好作物为其繁殖壮大提供了养分。
所以,一旦立夏有雷声,农户紧接着要做除虫杀虫工作,防止作物被祸害完了。
5、怕蛇出洞
立夏下雨预示着好年景,但如果雨量太大,让蛇类都溜出洞穴到高处躲避,意味着接下来的日子,下大雨的天数比较多,很可能有洪涝灾害,要及早做准备,有农谚说:立夏蛇出洞,准备快防洪。
立夏节气的“五怕”,是人们经过千百年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教训,对现代农业仍有较大的借鉴意义。虽然现代科技已经比较发达,但我们仍可以从大自然透露出来的信号,提前做好预防工作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