哎,说起 “五谷丰登”,大伙儿肯定都不陌生吧?过年贴春联、长辈给晚辈说吉祥话,常能听见这词儿。但你们琢磨过没,这 “登” 字到底啥意思?我以前一直以为是 “登场”“登上” 的意思,就觉得粮食都收上来了,堆得高高的,听着挺顺。
直到前阵子翻一本老书,才发现压根不是那么回事儿。那书里说啊,“登” 在这儿其实是 “成熟” 的意思。你还别说,这么一想,好像更贴切了。庄稼熟了,颗粒饱满,可不就是丰收的景象嘛。再看这字的写法,甲骨文里的 “登”,看着就像两只手捧着个装粮食的东西,一步一步往高台上走。这画面,一下子就让我想起老家祠堂里的祭祀场景了。
真的,古人对收成这事儿看重得不得了。那会儿没有现在这么多化肥农药,全靠天吃饭。风调雨顺了,粮食能多收点;遇上灾年,可能一家子都得饿肚子。所以啊,庄稼一成熟,头等大事就是祭祀。把新下来的粮食、最肥的牲口拿出来,献给土地神、谷神,感谢它们这一年的保佑。
我奶奶就跟我讲过,她小时候村里有个土地庙,每年秋收完,全村人都要去那儿拜拜。大人们端着刚碾好的新米,小孩们提着自家种的瓜果,热热闹闹的。庙里的老道士会念叨些听不懂的词儿,大概就是求来年还能有好收成。现在想想,这不就是 “五谷丰登” 和祭祀扯不清的关系嘛。
至于 “五谷”,说法也多。有的说稻、黍、稷、麦、菽,有的还把麻算进去。其实啊,我觉得不用太较真,反正就是泛指那些能填饱肚子的庄稼。就像我老家,以前种玉米、高粱多,老人们也把这俩算到 “五谷” 里头,说起来也是 “五谷丰登” 的盼头。
前几年去乡下亲戚家,正赶上收麦子。一眼望过去,金灿灿的一片,收割机轰隆隆地跑着,麦粒儿哗哗往袋子里落。亲戚大爷蹲在地头,抓起一把麦粒搓了搓,吹掉麦壳,看着手里饱满的颗粒,笑得皱纹都挤一块儿了,嘴里念叨着 “今年又是个五谷丰登的好年成”。那一刻,我突然就明白了,不管 “登” 是啥意思,这词儿里藏着的,都是老百姓对好日子最实在的盼头啊。
你们说,是不是这么个理儿?要是你们还知道这词儿别的说法,赶紧在评论区告诉我,咱一块儿聊聊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