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有若真有,有自常有,岂待缘而后有哉!譬彼真无,无自常无,岂待缘而后灭也。若有不能自有、待缘而后有者,故知有非真有。有非真有,虽有不可谓之有矣。不无者,夫无则湛然不动,可谓之无。万物若无,则不应起。起则非无。以明缘起,故不无也。”
“欲言其有,有非真生;欲言其无,事象既形。象形不即无,非真非实有。”
概括起来就是,你看得见、摸得着的东西,都是既非实有、也非实无的,而只是因为“缘起”而生,因为“缘尽”而灭的。
怎么说呢?看僧肇法师的说法:你看得见、摸得着的东西,如果是真的“有”,那必定早就在那儿,一直都是“有”的,和缘起无关;如果是真的“无”,那必定早就是无、一直是“无”的,仍旧与缘起无关。但咱们都知道,那些事物是因为“缘”才“有”,因为“缘”才“无”的。
举个例子,好像我的文章被平台推荐过来,然后你就读到了。在平台推荐之前,你能读到我的文章吗?显然不能。因此,这平台的推荐,便是“缘”,因为平台推荐的“缘”,你才能读到我的文章。而我的文章与你是否读到,有必然的联系吗?没有的。因为这取决于平台的推荐机制,也就是平台推荐这“缘”。
僧肇法师雕像
僧肇法师雕像
僧肇法师是译经大师鸠摩罗什的弟子,鸠摩罗什对僧肇法师颇为赞赏,可惜法师世寿仅得三十一岁,否则,其住世弘法,功绩将不可限量。
事实上,当时僧肇法师这篇《不真空论》的影响遍及大江南北,譬如南北朝时傅翕(善慧大士)所作《浮沤歌》便明显受到僧肇《不真空论》的影响:
君不见
骤雨近看庭际流,水上随生无数沤。
一滴初成一滴破,几回销尽几回浮。
浮沤聚散无穷已,大小殊形色相似。
有时忽起名浮沤,销竟还同本来水。
浮沤自有还自无,象空象色总名虚。
究竟还同幻化影,愚人唤作半边珠。
此时感叹闲居士,一见浮沤悟生死。
皇皇人世总名虚,暂借浮沤以相比。
念念人间多盛衰,逝水东注永无期。
寄言世上荣豪者,岁月相看能几时!
君不见
骤雨近看庭际流,水上随生无数沤。
一滴初成一滴破,几回销尽几回浮。
浮沤聚散无穷已,大小殊形色相似。
有时忽起名浮沤,销竟还同本来水。
浮沤自有还自无,象空象色总名虚。
究竟还同幻化影,愚人唤作半边珠。
此时感叹闲居士,一见浮沤悟生死。
皇皇人世总名虚,暂借浮沤以相比。
念念人间多盛衰,逝水东注永无期。
寄言世上荣豪者,岁月相看能几时!
这善慧大士想说的,便是那些由“缘”而生灭的有为法,如同东流之水,滚滚奔腾,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昼夜”!
而世间看得见、摸得着的那些东西,譬如姻缘、譬如财富,都是因缘而起、由缘而灭的,如同水池里的水泡一般(可参见前文《流传最广的一首<浮沤歌>,告诉你所谓的财富不过是梦幻泡影》)。
梦幻泡影
梦幻泡影
既然世间既没有永住常在的“有”,也不是湛然不动的“无”,因缘而起、由缘而灭,那么,咱们对于这些,尤其是财富那样的梦幻泡影,何必过于执着呢。
内心清净,本来无一物,便无处惹尘埃了。
自觉觉他
自觉觉他
关注“依他起”,每日一禅。
原创不易,还请多多支持!
(作者微信:13989890347) 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